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办公邮箱   |   ARP系统   |   术语在线   |   ENGLISH

中国社会科学网:第四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呼伦贝尔举办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发布时间:2023-08-08  |  【打印】 【关闭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 通讯员 敖敏)7月28-30日,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呼伦贝尔学院举行。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的120余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术语学

  会议开幕式由内蒙古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达胡白乙拉教授主持。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教授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大学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关注和支持内蒙古大学的学术工作。随后,他从术语的定义及规范化、术语翻译和术语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做了简要探讨,强调了术语研究的重要性,期待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带领下,中国术语研究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回顾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开展的工作及近2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对共同推进中国术语研究工作快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他认为,术语学是一片沃土,中国术语事业将在大家的努力下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在国际术语学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副院长纳丽娜教授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介绍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建校70年以来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对长期关心和支持学院各项工作的专家学者、兄弟院校的同仁表示感谢。她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将推动学院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带动其它研究领域的推进,从而推动学院全面发展。

  呼伦贝尔学院副校长敖特根教授介绍了大会举办地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情况及地理、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优越性以及呼伦贝尔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他向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大手牵小手”,带领学院走进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领域。同时,他还从多民族多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提出了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的重要性。

  随后,裴亚军和额尔很巴雅尔共同为“中国民族语言术语应用研究基地”揭牌。

中国民族语言术语应用研究基地揭牌仪式。主办方供图。

  为新时代术语研究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大会主旨报告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科研合作处处长王琪副编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科技处处长苏布道教授主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冯志伟分析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神经机器翻译和ChatGPT机器翻译的优缺点,指出机器翻译并不能取代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和精神世界。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巴特尔提出,术语的翻译与解释不但具有民族特点,而且还是词典类型的标志。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院长贺宏志从语言产业研究的视角,对语言翻译行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拓展,将手语、盲文翻译等特殊语言翻译以及涉及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转换服务纳入研究范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日本电气通信大学Meta-networking研究中心主任策力木格阐述了语义通信的背景和起源,深入探讨了从多媒体数据中提取语义信息的方法,并结合术语研究讨论了语义通信的未来方向和潜在挑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科技术语》执行主编崔金中通过比较SCI与知网同期发表的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论文,分析了国内外术语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加快推进中国术语学发展的可能路径。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艳提出,对术语资源进行产品化、商业化开发,是实现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整体术语服务良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术语的产品开发与传播的具体模式和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王琪指出,当前对国际术语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有必要从管理、研究、行业等不同层面推进国内学术界对国际术语资源的关注研究和利用,推进中国术语事业的国际化进程。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志富提出,要减少“十四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以外的中文译名的使用,做到中文译名形式统一,规范中文译名和外语词共现的书写形式,明确外文缩写的使用语境,加强外文缩写和中文译名在使用中的韵律和句法特点的考察,增强对二者共性和差异的认识,促进规范中文译名的推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家语委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蓉晖通过剖析中文术语系统在体量和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在大规模术语数据库的产品研发和数字化服务等方面相对滞后,明确我国在构建世界语言知识体系中的问题与方向,以期推动语言基础研究发展。苏布道介绍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翻译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通过整合多学科翻译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使学校学科建设实力有明显提升,推动了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推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达胡白乙拉介绍了基于语料库现代蒙古语术语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方法选择、数据库建设、识别应用等方面的成果和研究进展,为后续开展多语言术语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基础和支撑。

  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有5个同步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术语规范与传播研究、术语翻译与理论研究、术语科技与应用研究、术语词典编纂与研究、多语术语库构建与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术语翻译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研讨会闭幕式由呼伦贝尔学院蒙古学学院院长白秀峰教授主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副主任代晓明对本次研讨会上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学术见解和观点进行总结,同时也提出了中国术语学事业存在的问题及有待克服的困难。他表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次会议的丰富议题和丰硕成果,充分说明术语学领域大有可为,希望越来越多的翻译界、语言界、教育界、出版界等各界专家学者加入到术语学研究中来。

 

与会人员合影。主办方供图。

  通过两天紧张充实的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对新时代术语工作及术语学研究如何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语言健康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有了整体系统的把握和明确的方向。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又为探讨和谋划新时代术语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将极大地推进术语研究领域的学术思考和成果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