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1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共建基地工作会议在线上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裴亚军出席会议。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安徽大学、西南大学、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首都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大学、三峡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山东建筑大学、鲁东大学、北师大珠海校区、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的17个共建基地负责人介绍了基地工作情况和计划。
裴亚军主任对各基地围绕科技名词工作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以共同搭建开展学术科研和交流的平台、培养术语研究人才、发展术语学理论、服务名词工作实践、推动术语学学科建设为宗旨,全国科技名词委自2020年开始筹备建设术语基地,两年多来共建基地数量达到17个。各基地对术语学学科的发展,在确立研究方法、路径和目标、拓展研究群体、集聚研究成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国科技名词委通过设立科研基金项目,激励学者对术语学展开深入研究,带动更多青年力量从事术语事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造新的学术增长点。未来,全国科技名词委将持续增强对基地的支持力度,依托名词委资源,整合各方面需求,为基地研究提供课题方向,促进基地成果应用和转化。他表示,希望通过举办年度共建基地工作会议,各基地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基地建设和中国特色术语学科建设。
南京大学魏向清教授代表“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魏兆惠教授代表“文献术语研究基地”、安徽大学朱玉彬教授代表“多语种术语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张春泉教授代表“术语修辞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李艳教授代表“术语资源开发应用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叶其松教授代表“术语学基础理论研究基地”、大连海事大学曾罡教授代表“涉海术语研究基地”、三峡大学周卫华教授代表“术语数据库建设与研究基地”、大连大学刘江教授代表“科技商务术语研究基地”、鲁东大学王文玲老师代表“辞书编纂与术语协调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刘锐老师代表“粤港澳术语政策研究基地”、山东建筑大学王海峰副教授代表共建基地,从制度建设、教学活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合作交流和科研工作情况几方面,介绍了2022年工作成果和2023年的工作计划。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田淼教授代表“科技术语史研究基地”、复旦大学高永伟教授代表“术语和专科词典研究基地”报告了基地重点研究项目和合作交流意向。北京城市学院李升科教授代表“科技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基地”介绍了基地拍摄电视专题纪录片成果《我国首部〈消化内镜学名词〉:消化内镜学的“新华词典”》与2023年的拍摄计划。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强东昌副院长代表“全国健康科技术语研究推广中心”介绍了基地在组建大健康传播与产业发展协作体和出版健康科普系列图书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2023年的工作重点。广州航海学院刘惠玲教授代表“涉海术语与话语体系研究基地”报告了基地开展建设的条件保障和政策支持相关情况,以及基地工作计划。
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副主任代晓明作会议总结发言。他表示,全国科技名词委共建基地建设得到了各校、各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基地成果丰硕,各具特色,创新措施瞩目。各基地提出加强基地间沟通、联合组建学术联盟的设想,也值得进一步关注。他指出,术语学的学科建设离不开学科建制和学科体制两方面工作,需要有专业研究机构,开设相关基础课程。全国科技名词委基地建设为术语学学科建设提供了路径,希望今后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规划基地建设,在共同目标、共同情怀和合作精神的指引下,谋划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布局,推动中国术语学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
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晖、《中国科技术语》执行主编崔金中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