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日,“2024中国艺术50人论坛”在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全国艺术名词工作办公室和紫金文创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领导与专家学者围绕“构建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主题进行研讨,以艺术名词规范化为手段,努力推动中国艺术学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开幕式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致辞。“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名词的规范化对于推进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和学术交流至关重要。南京艺术学院在推动艺术名词审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大艺术院校和专家的协作将为中国艺术学科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他对艺术名词审定工作提出应高度重视艺术名词审定的重要性,集思广益推动工作,确保审定的质量与可持续性,加强名词的推广与应用等建议。裴亚军期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艺术名词审定工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在致辞中肯定了名词审定工作对中国艺术学科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南京艺术学院作为艺术名词审定工作的牵头单位,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关心指导下,推动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专门组建了实体化机构——全国艺术名词工作办公室。”俞锋提出,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院校和专家的支持与合作,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为推动中国艺术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现场,裴亚军为“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处”授牌,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接牌。裴亚军为部分参会的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委员颁发聘书。
本次论坛包含主论坛与四大分论坛。在“2024年全国艺术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词论证”分论坛上,与会者从“前沿性”“创新性”“实用性”“影响力”“趋势力”“规范性”等维度,综合对前期征集到的69条艺术各学科名词候选词进行评估,确保最终评选出的10条名词能够基本反映该领域近期研究的热点。
闭幕式上,“2024年全国艺术学科十大研究前沿热点词”正式发布,分别为:艺术疗愈、人工智能艺术、中华生活美学、艺术赋能、艺术乡建、可持续时尚、中国舞剧、中华文化标识、游戏出海、跨媒介艺术。与会专家表示,热点名词的遴选结果,全景式呈现了艺术学科全年的新发展、新内容、新特点和新趋势,成为2024年艺术学科研究的全面总结,将引领艺术学科的发展方向,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新闻链接>>>
“热词”见证时代脉动
“2024年全国艺术学科十大研究前沿热点词”日前公布,这些热词有哪些鲜明特点和遴选标准?对此,“2024中国艺术50人论坛”与会专家予以了重点阐释。
时代性与代表性是核心要求。热点词紧密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对2024年学术研究进行了理论抽象与价值升华,如“艺术赋能”直接体现艺术学科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关注、回应与行动,反映出艺术学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
现实性和人文性是价值追求。艺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2024年艺术学热点词充分表现出这一特征。“艺术疗愈”等词充分表现出艺术学界对于社会民众心理的关注与关爱,“可持续时尚”则移步艺术象牙塔之外,关注到最广泛大众的艺术行为和文化心态。
科技性与传承性是发展指向。艺术学科在与时俱进中又充分表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新科技、新媒介催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理论,如“人工智能艺术”“跨媒介艺术”等代表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最新成果;“中国文化标识”“中国舞剧”则表现出充分的文化自信及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持续思考。
热点性与传播性是重要标准。热点性与传播性代表着艺术学科对于当下艺术现象的敏感度与兴奋点,预示着未来艺术发展的可能走向。如“游戏出海”等名词在表现出艺术学科对艺术现实敏锐反应的同时,又以“中华生活美学”等角度对喧嚣的大众艺术进行了相对理性的思考。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