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信息时代,建立交叉学科逐渐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构建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不仅需要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指导,也离不开规范、标准的学术名词。术语科学对于医学发展有怎样的意义?我国在术语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近期举行的“由心讲堂”活动中,邀请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研究员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发展术语科学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推动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术语不仅是概念的载体,在科学交流、科学思维传承、科学思维促进,包括科学语言发展中,术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建时,时任主任委员严济慈院士提出:“凡百工作,首重定名;每举其名,即知其事,斯为上矣。”这充分体现了术语和科学的密切关系。
术语是科学发展的基石
发展术语事业是构建汉语科技语言体系的必然要求。术语是建立科技语言体系的基本元素,也是它的核心和基础。中国作为科技大国、教育大国、文化大国和历史古国,必然要建立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以科技名词为核心、体现和反映我国科技创新成就与科学思想文化贡献的科技话语体系,必然要发展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郭沫若曾指出,“科技名词的统一乃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在学术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实现学术中国化最起码的条件。”
发展术语事业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有自己努力的因素,但毋庸讳言,我们还主要是跟随者。重要的思想理论一般都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中国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由科技大国变成科技强国,就必须由紧跟阶段过渡到以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开创领域的科技引领阶段,必须发挥名词术语在新科学思想形成和新兴交叉学科成熟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发展术语事业是传统科技民族思想文化的独特性所决定的。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反映民族科技进步与民族特质、民族风貌,其中的术语记录、凝聚、浓缩了科学贡献、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对于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科学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很多专家可能认为,开展术语工作是以规范为主。但是,术语事业、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不局限于规范,术语科学对科技的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深刻的、系统的。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将术语工作的内涵简要归纳为实现六个目标。
第一就是实现创新概念物质化。要使新概念、新术语加快进入到创新系统中来,在科学技术交流传播和科学技术促进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推动领域概念体系化。尤其是通过名词术语工作推动交叉学科快速形成。
第三,世界概念中文化。实现西方科学概念的汉语化、本地化。
第四,中国概念全球化。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表现能力,术语工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第五,学科发展现代化。推动一些传统学科加速更新,加速其与新兴学科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产生新的学科,并推动这些学科成熟。
第六,推动中文术语的一致化。包括概念理解一致、术语命名一致、术语用法一致。
以术语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
百年医学名词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我国的现代医学主要发端于西方,通过从国外引进的名词术语,搭建起了现代医学概念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1950年,我国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就是其下设的工作组之一。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开始大规模推进医学名词术语工作。经过近四十年发展,医学名词规范工作到了发展的加速阶段,规划组建“医学卫生健康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计划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医学全领域。
术语是医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如今,数据是关键的生产要素之一,推动医学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医学名词术语规范和统一,推动医学术语融合共享是关键路径。另外,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在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中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医疗工作专业性强,无论是诊疗技术还是医学设备,都会涉及大量的医学术语。术语使用对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
现代医学创新需要学科交叉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在开展交叉科学研究时,需要我们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论,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概括,同时构建医学话语权。
对于医学来说,人才培养同样离不开术语,它的作用贯穿在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中。
构建医学术语体系任重道远
目前,在医学领域使用比较多的国际医学术语体系,包括用于医学文献主题标引的MeSH(医学主题词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用于疾病分类统计的ICD(国际疾病分类),以及用于临床信息处理的SNOMED- CT(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等。
这些术语体系不仅有权威机构的长期投入,还有较强的需求导向以及较高的开放程度,在专门领域形成了发达的名词术语数据库。同时,这些体系都十分重视系统性,重视语义关系的建立,以此推动医学信息化建设。
中国在医学术语体系建设方面也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包括医学名词规范化工作,组织基础和临床医学、中医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以及药学等学科,完成和公布了近12万条术语、约8万个概念。另外,还推动了中医药术语标准化和国际化工作,同时,推进国际医学术语系统本地化工作。但是,对比国际术语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我国的术语工作在语言规范性、概念独创性、数据系统性、系统开放性、国际通用术语系统本地化、中国原生概念术语化系统化、术语数据总量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术语事业发展,我们需要牢固树立规范使用名词术语的意识,规范使用医学名词术语应该作为从业人员基本职业素养。对于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规范使用名词术语应该被作为促进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未来,希望能常态化推进医学名词系统化、规范化。对医疗人员、研究人员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要快速命名;要为提出这些新概念的第一人进行确权,将其快速纳入系统;尤其是对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需要将知识进行快速推广,真正促进医学事业发展。
要以概念和术语创新推动医学原始创新。建立一套利于医学原始创新的医学概念、医学术语创新工作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基于医学原始创新的医学概念、医学术语创新生态,同时,推出一批代表中国医学发展水平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概念和医学术语,形成话语权并加以传播,提高中国对世界医学发展的贡献。
要通过医学术语体系建设,助推新医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于学科建设的医学新兴交叉学科名词术语体系建设,在部分关键领域形成以名词术语为核心的医学话语体系,争取国际话语权。
要以国家医学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加快构建中国医学名词术语体系:加快建立服务于医学高质量发展的、以健康作为考量标准的医学学科分类体系;建立涵盖全部医学学科门类,促进医学原始创新和医学交叉学科成熟的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机制;加速推进科学、完善、系统的中医药学规范名词术语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面向重大需求的国际医学名词术语体系本地化工作;加快建设适应我国医学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医学术语名词体系及其平台。最终,以概念和术语创新推动中国医学原始创新。